close
利用等車空檔,我來到新竹市區散步,這裡處處是古蹟,位在中正路上的新竹市政府,是日治時代的『新竹州廳』,1925年興建,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。國民黨政府來台後,這裡成為新竹縣政府,1982年新竹市改制省轄市,這裡成為新竹市政府的辦公場地,1998年7月,當時的台灣省政府將其指定為省定古蹟,精省之後,成為國定古蹟。
新竹州廳有二層樓,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,採用和洋混合風格,屋頂為東方建築所常用木架瓦造斜屋頂,正面入口處則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,採用雙柱式以增加所謂的儀典性,並搭配兩個小塔樓,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,連帶的也讓整體觀感相當氣派,只不過假日時分這裡大門深鎖,不然實在很想一虧究竟。
市政府的對面,還可以看見早期的崗亭,矗立路邊
從大門口,可以看到一座特殊的塔樓,這裡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,建築前身是新竹市消防局,這棟建築物建於1936年(昭和11年),是由二層的消防辦公大樓及約六層樓高的瞭望鐘樓所構成,別看到現今被高樓佔領,在當時這棟建築物是全新竹市最高的建築,站在樓頂,可以將全新竹市的景觀盡收眼底,若發現任何火災,便可透過設置在牆內的傳聲筒,將最初的情報報與在一樓的值勤人員,以掌握最佳契機,盡速出動滅火。只不過這次時間不夠,有機會再來新竹,會進去看看。
繼續散步,就在新竹市政府的旁邊,則是日治時代的『新竹市役所』,目前是新竹市美術館的所在地,預計年底開館,在日治時代,新竹市被歸為,新竹州的新竹街。1930年代新竹街的政經地位漸形重要,因而升格為新竹市,辦公廳舍於是健成
新竹市役所是一棟典型的『五脊四坡』式屋頂的二層樓磚造建築,另外屋頂上,則是有我曾經提過的所謂『牛眼窗』,又稱老虎窗,這樣的建築型態,在海線古車站,台北賓館等建築還見的到,這樣的設計可以增進採光及通風,是日治時期常見的建築手法
這裡是府後街,新竹228公園的所在地,一旁就是鼎鼎大名的新竹護城河了,新竹古城的由來,要追溯至清朝雍正十一年(1733),在當時規模不大,經過整修,在道光九年(1829)正式修築所謂的,名曰「淡水廳城」,俗稱竹塹城,又稱「新竹城」。當時共有四座城樓,分別是東門迎曦,西門挹爽,南門歌薰,北門拱宸。
城牆外的護城河,雖然源頭來自客雅溪,不過在早年失去護城價值後,變成了一條臭水溝,經過歷屆市長的整治,終於完成現今美輪美奐的親水公園,雖然是假日早晨,我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的新竹市民,在這裡休憩戲水,甚至還有魚悠遊其中,成為都市裡少見的休閒廊帶
護城河邊,可以看到早期的老建物,這棟某診所大樓,根據熱情讀者宅兄的資料,該診所的前身是新竹州圖書館,1923年,為了紀念太子裕仁來新竹訪問而建立,後來因故而成為新光人壽資產,並未開放參觀。
當年的竹塹城,根據資料,城垣周長八百六十丈(約二千七百公尺)。牆高一丈五尺(四點八公尺),加雉堞高一丈八尺(五點七六公尺),四座城樓高約六點七公尺,並在東西南北門各設砲台。週邊街道以城門為中心,向外擴散,不過經過多年,四座城門當中,只剩下東門迎曦門,根據讀者宅兄提供的資料資料,日政府實施市區改正計畫,因而拆除其他三城門,不過有一說,是因朝東面太陽,日人深覺如同面向祖國,因而幸運的保留下來
迎曦門在規劃之下,成為了新竹市的休閒新地標,通往東門的地下道,早年也是護城河,現今則是觀光廊道,人們駐足期間,可以觀賞兩旁介紹的新竹歷史人文
護城河橋樑遺績,新竹市當局依然保存
到了夜晚,東門城更加熱鬧,這裡晚間舉行的是熱門音樂大賽,充滿熱情活力,還有人跳街舞,成為新竹年輕人的表演舞台,熱鬧滾滾!
夜裡的新竹市政府
新竹市不分日夜,都很適合散步,雖然這裡因為交通規劃不佳,有點混亂,不過還是一個很有人文歷史的地方,很值得一遊,新竹之旅的最後,我沿東門街,來到城隍廟拜訪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